【文/远川科技评论 叶子凌】
2023年,德国人闯入半导体补贴大战。一家工厂补贴50亿欧元,终于换来了台积电与英特尔的回眸。
然而,台积电并不看好这趟赴欧建厂之旅——因为德国没有配套的供应链。负责台积电化学品供应的李长荣化工,跑去德国的英飞凌工厂调研了一趟,发现别说供应了,德国人压根没见过最先进的化学品长啥样[2]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做个简单易懂的类比:这就相当于受邀去非洲搞移动互联网,然后发现当地人还在用功能机。
英飞凌在德国的工厂
豪掷千金换来一顿嫌弃,可见德国政府有多憋屈;但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来说,这笔钱又省不得:
过去几年,日益诡谲的地缘环境,推动欧洲踏上了“半导体自立”的道路,撸起袖子准备做大产能。然而,欧洲本土的半导体企业正值“中年危机”,难以挑起重担。
别无选择的欧洲人,只能低头抱紧台积电与美国人的大腿。
但在踏入“中年危机”之前,欧洲半导体产业也曾经历过一段意气风发的岁月。
如果按照整体收入进行排名,在21世纪的头十年,来自欧洲的半导体企业几乎一直处于全球Top5。只是在互相搏命的半导体战争中,欧洲人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沦为了东亚与美国的背景板。
一个业务、一家公司的落后,可能是管理、技术和资金等问题造成的;然而,整个产业集体溃败的背后,显然有更复杂的成因。
辉煌与倒退
虽然各家机构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但无可争议的是:欧洲半导体的爆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欧洲巨头在功能机、燃油车等终端市场一路攻城掠地,为其提供原材料的半导体产业也跟着吃香喝辣。
在那个年代,芬兰诺基亚、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各个都是一手造手机、一手造芯片的全能冠军。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以功能机为起点,欧洲半导体产业在此后20年迅速开枝散叶,覆盖了多条关键赛道。当时的盛况,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满手好牌。
例如在存储领域,欧洲的英飞凌就曾是一方霸主。
2004年时,英飞凌的市场份额挤进全球前四,与今日垄断该市场三星、SK海力士、美光打得有来有回。同一时期,英飞凌为了和韩国人打擂,还准备投资建造全球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
英飞凌当时的内存工厂(红色部分)
而英飞凌的另一个业务基带芯片,当时则包揽了初代iPhone到iPhone 3GS的订单,风光无限。
不仅如此,连如今备受关注的手机处理器,欧洲其实也早有布局。2009年,意法半导体和爱立信两家欧洲巨头成立了合资公司,其生产的手机处理器,一度吸引了包括三星在内的手机厂商。
至于汽车芯片,那更是欧洲半导体的看家本领。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三家巨头,至今仍是该赛道的前五名。
然而,刚爬到半山腰的欧洲半导体企业,却仿佛吃错药了一般,纷纷做出了一个毁灭性的决定——分拆。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没有企业不喜欢“高科技”这一光环;但彼时的欧洲人却认为,拆分掉财务表现较差的半导体部门,可以让公司聚焦于高利润业务,且更受二级市场青睐。
例如在2005年,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受到行业周期冲击,一年时间利润率从10%降到了2%。同年年底,飞利浦CEO公开表示,会将其拆分或出售,专注于更稳定的医疗系统、照明、电器等领域。
此言一出,股价当即暴涨,突破了该年度的历史新高。
但出乎欧洲人意料的是,许多被拆分出去的业务,很快遭到了逐个击破。从西门子半导体独立出来的英飞凌,就是个典型案例:
2006年,它先是让内存部门自立门户,改名成了奇梦达。
英飞凌固然在内存市场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由于内存是门典型的周期型行业,经常在盈亏线上下反复横跳,因此在英飞凌眼中,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生意。
结果在2007年,存储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三星主动发难,高举反周期的大刀疯狂扩产,准备加剧行业严寒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奇梦达没扛过冬天,很快以破产告终。
后来,由于基带芯片业务反复被高通吊打,又丢掉了苹果订单。2010年,不耐烦的英飞凌又将该业务出售给了英特尔,最后又辗转落入苹果手中。
英飞凌的故事,就是欧洲半导体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0年前后,曾经与美、日、韩四分天下的欧洲企业,仿佛被下了降头一般,接连遭遇了多场大败,将内存、基带芯片、手机芯片等传统艺能丢得一干二净。
全面收缩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 » 欧洲环 » 远川科技评论:欧洲芯片,四面楚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