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深圳女主播工作9年再读博 归国后成情感调解专家

admin NBA赛事 2024-02-18 97浏览 0

  

  她是《深视新闻》中端庄得体的女主播,是《市民文化大讲堂》中优雅知性的智慧学者,也是《第一调解》中言辞犀利的主持人,她是深圳卫视都市频道主持人——许雨燕。初见雨燕,一股亲切感便扑面而来,不同于她知性、干练的女主播形象,言谈举止中透露着一股别样的灵动。

  谈及为什么会当主持人,她坦言,自己出身教育世家,走上舞台并不是她的第一梦想,当时家人正在为她盘算出国深造,与电视主播的缘分来自她在大学广播站门口的一段邂逅。“当时电视台去我们学校招播音员,翻译一段纪录片的材料。我翻译完之后,导演偷偷把镜头藏到了肩后,让我说了一段片头。”看不到镜头的雨燕表现得自然得体,那是她第一次出镜,也明确了她未来的事业方向。毕业后,雨燕把简历投到深圳电视台,被顺利录取。

  可当时父母却不太乐意,身为大学老师的父亲觉得这份职业太过抛头露面。“没办法,舞台对于女孩子来说,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就这样,年轻的雨燕来到深圳,成了一名电视主播。回忆起对深圳的第一印象,她说,“明媚和温暖。那一年毕业,电视台出于安全考虑贴心地派车接机,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这是一份受宠若惊的温暖;从机场到市区,骄阳下的南国木棉花开得如火如荼,如梦似幻的锦绣前程让你无法不对一座城市一见钟情。”

  从一见钟情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她从未厌倦过深圳,这座城市让她有着天然的归属感,就像伴侣般的存在。“我一直以为深圳就是我的家,而不仅仅是我户口和工作所在地。如果说我在父母的怀中学会了说写,那么我是在这座城市学会了行走——曾经走得意气风发,也曾走得跌宕颠簸……深圳见证了我人生太多最重要的时刻。”作为主持人,雨燕可能很善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对深圳的特殊情结。

  “很多年轻人说在深圳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我不这样认为,你需要公平地去理解得失关系。三十多年的积累让深圳拥有如此规模,新人融入城市的竞争一定会比过去激烈,它迎接你的方式自然和当初迎接创业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相比更早的拓荒牛,那时的深圳更包容。”毕业不久的雨燕在深圳卫视同时主播《深视新闻》和《英语新闻》,游走在两种语言之间,在外人看来事业顺风顺水。

  直到几年后的某天播国际新闻时,要跟专家现场连线,雨燕根据事先拟好的题目向嘉宾发问,她忽然发现自己有限的知识根本无法与专家进行完美的对话。“我还记得当时我按照台本上的问题机械发问,到最后,专家连一点交流的兴趣都没有了。”那以后,她开始有了继续读书的念头。2008年,雨燕开始准备跨专业考博,在北京直播奥运的三个月里,她带着专业书,白天做直播,晚上挑灯夜读。

  2009年,雨燕考取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学博士——那是一个拓宽视野、训练逻辑和储备知识的学科。不久之后,她得到一个去德国深造的机会。三年的时间,她踏遍了欧洲大陆的大街小巷。博士毕业的时候,她收获不只是纸上的乾坤,还有脚下的世界和世界那让人敬畏的纵阔感。不过,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她还是回到了那个在地图上她“初恋”的地方——深圳。

  回国后的雨燕开始主持《第一调解》。这是一档多次创造高收视率、给深圳市民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言辞犀利、甚至会大喊住嘴的主持人,与平常的她看起来判若两人。“我看到过当事人现场持刀、还有人偷偷藏了硫酸上场,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她不断摇头苦笑。很多人认为《第一调解》是饮食男女的俗世烟火,但在雨燕眼里,那些被镜头记录的“跌落尘埃的琐碎”才是真实人性的最普世彰显。

  在《第一调解》调解纷争的同时,雨燕还穿梭在另一档画风完全不同的节目——《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这档节目旨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传播文化、博采众长,汇集百家之言,请的嘉宾都是行业大咖:国际关系学专家讲时事、博物馆馆长讲艺术、医学专家来讲疾病……“为了和这些大咖进行交流互动,我必须事先熟悉选题内容,不懂就查,不能贻笑大方。”

  对于未来,雨燕最隐忧于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有人说,传统媒体正在沉船,如果这样,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电视人的悲哀!”不过她也认为,传统媒体如果用更从容、开放的姿态去拥抱新媒体,就像是多了一个伙伴,或者可以差异互补、融合起来。

  从大学毕业供职深圳卫视直到如今,这是她第一份也是今生唯一的一份工作。或许你无法体会一个人兜兜转转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十几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么请你转身看一眼你身边的挚爱和念一次你们携手时的诺言。“如果有天船倒了,我能有幸做那条船上的最后一群人吗?”

深圳女主播工作9年再读博 归国后成情感调解专家

深圳女主播工作9年再读博 归国后成情感调解专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